作者丨慕緋雪 主播丨竹子 編輯丨安般蘭若(ID:anbanlr)
想要光芒萬丈,卻無法承受光芒背後的黑暗。 想要羣芳璀璨,卻無法接受璀璨過後的枯萎。 故而,總是過得患得患失,不遂人願。 可生活的真諦就在於此,花兒有開就有敗,人兒有聚就有散。 人生,有繁盛,亦會有蕭條。 延參法師説: “給生活一種平靜、淡然的定位,不要把生活,活成一場患得患失的煎熬,理解那句老話,猝然臨之而不驚,無故加之而不怒。” 想要活出安閒的心境,便要牢記人生三把戒尺:戒驕、戒躁、戒浮誇。 第一把戒尺:戒驕 “虛心使人進步,驕傲使人落後。” 據説,19世紀的法國名畫家貝羅尼到瑞士度假,在日內瓦湖邊專心畫畫時,有三位英國女遊客,在一旁指手畫腳地批評他的畫作。 他卻也不惱,並且將她們指出的地方一一改正,改完後,貝羅尼還跟她們再三道謝。 第二日,貝羅尼去到另一個地方寫生,碰巧的是,他又遇到了那三位英國婦女,她們向他打聽道:“先生,我們聽説大畫家貝羅尼正在這兒度假,所以特地來拜訪他,請問你知不知道他現在在什麼地方?” 貝羅尼微微彎腰,回答道:“不敢當,我就是貝羅尼。”三個英國婦女聽後,頓時紅着臉跑掉了。 貝羅尼沒有因為自己的知名,而誇誇其談,或是高調炫耀。而是收斂脾性,虛心接受不同的聲音。 如此謙卑,令他身上的光芒,從內而外緩緩溢出,耀眼,卻不奪目。 謙卑,是一種安靜卻有力量的涵養。 這種涵養,足以淡化一個人內心的虛榮與自大,然後默默豐盈自身潛在的光芒,照亮人生路上的晦暗。 可若是一個人驕傲自滿、目中無人,聽不得一絲真話。那麼,就會很容易被名利左右,被人羣疏遠。 心若不淨,怎能安閒? 真正的智者,總是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,大智若愚。而真正的能者,都知天外有天,人外有人,自甘居後。 懂得謙卑做人,你會時刻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,並隨時改正,而後在細水長流中,成就真正強大的自己。
內心浮躁之人,往往易於疏離本心,後果難料。 弘一法師曾説: “靜守此心,則心安。斂抑其氣,則氣平。” 在網上看到一個故事—— 一個師父在收徒弟時,第一件事情,便是讓他掃地。過了須臾,那徒弟便進來説自己已經掃好了。師父問他:“那麼有沒有掃乾淨呢?” 徒弟回答得很是自信:“已經掃乾淨了。” 師父在反覆詢問之後,依舊得到徒弟已經掃乾淨的回答。然後便沉了臉色,讓其回家去。徒弟奇怪異常,心裏想:“為何我剛到,就不收我了?” 真相是,這位師父提前在房間的犄角旮旯裏丟放了一些銅板,想看看這個徒弟能不能將其掃出來。 可做事浮躁之人,是沒有這份閒心去抽絲剝繭、尋其真意的,而是急於注重表面的現象,從而缺失一種內心的寧靜。 心若不靜,怎可安閒? 內心浮躁的人,難守初心。久處於世,難免不被霓虹閃爍迷了雙眼,丟了純粹。 殊不知,功名利祿浮雲過,萬千繁華掩灰燼。 拒絕浮躁,去認真地感受生活中,細微之處的種種美好,不急不躁,不慌不忙。不錯過一朵花期的旖旎,不忽略一闕閒雲的愜意。 讓內心安靜下來,你會發現,歲月美好如斯,生活快樂有餘。
人想要活得真實,最重要的,就是要接地氣。 除了要有能者的謙卑,智者的安靜,還要有凡者的樸實。 所有精緻的外在,都只能勾勒出一個人美麗的輪廓,卻無法裝飾他匱乏的靈魂。 豐富的物質,可以令你生活光鮮。而樸實的內在,卻能令你的靈魂光彩奪目。 有人喜住高樓大廈,一覽眾山小,卻也是高處不勝寒。有人嚮往田園牧歌,一眼望無盡,卻將煙火盡收眼底。 當你洗盡鉛華,錦繡看遍,最想追尋的,還是田園十里的春色,萬頃山河的自然,以及人間煙火的熱鬧。 一個人最可悲的,大抵就是將自己置於高高在上的地方,雖能看遍人間景象,卻也內心孤獨無依。 反之,一個人就算身處高位,卻不浮誇,依舊願意將自己,置於同旁人一般的樸實無華,他的內心,必定也會安之若素、平穩沉靜。 內心沉靜,便可安閒。 餘生裏的每一天,想要活得開心,就要秉持一顆平靜之心,看淡眼下一得一失。 在浮華里覓安寧,在黑暗裏尋光明。 若無靜字當頭,人生怎可安閒? 作者:慕緋雪(vx:mufeixue)安般蘭若簽約作者。用筆端編織歲月,以情懷感悟人生。感恩遇見,感謝分享。公眾號:緋雪閣。 |
|